您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动态 » “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支农工作重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支农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部农业农村司日前介绍了今年的财政支农工作安排,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农业农村司表示,今年将在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支持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支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促进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能力水平等方面发力,推动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图片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途,制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修订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研究出台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政策,过渡期前3年在832个脱贫县延续实施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完善和明确具体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平滑过渡。调整完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政策。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及时帮扶。继续按规定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贴息支持政策,督促指导地方有序偿还化解易地扶贫搬迁债务,加大对集中安置区搬迁后续扶持的支持力度。积极配合研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具体支持政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重点帮扶县给予倾斜支持。三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将产业发展作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重点。培育和壮大欠发达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产销对接和消费帮扶等。

在突出支持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方面,一是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支持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启动实施第三次畜禽资源调查,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

加大种业产业园创建支持力度,聚集资金、政策等要素,建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种业产业发展。研究探索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大型种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提升畜禽种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支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等。二是支持加强耕地保护和提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进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等。

图片

在支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方面,一是支持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落实和完善对粮食、棉花、油菜等相关支持政策,促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适当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大豆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制定印发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优化补贴机具分档分类,探索开展农机购置综合补贴试点。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大力支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二是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统筹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创建工作,引领地方“点线面”结合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大力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推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流通损耗大等问题。积极支持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新一轮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快推动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政策体系等。三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继续支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地膜回收利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第三轮补奖政策等。

在促进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能力水平方面,一是支持建设美丽乡村。进一步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支持建设“两宜四好”(宜居宜业,规划好、建设好、传承好、经营好)的美丽乡村;会同中央组织部在2020年启动200个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的基础上,再支持建设400个“五红四有”的红色美丽村庄,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打造涵养初心使命的党史学习教育实物教科书。二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三是推进农村水环境系统治理。四是持续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1.jpg

农业农村司表示,2021年,将推动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一是完善财政支农投入保障机制。研究起草指导性文件,促进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确保按规定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优化“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继续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加强地方财政农业农村支出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分析,研究将地方投入情况与相关支农转移支付分配相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基金作用,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投向“三农”。二是加强重大政策前瞻性研究。其中包括,深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动中央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指导制定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十四五”规划,推动农担体系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等。